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南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海岛动态 > 旅游动态
粤东南澳成为珍稀候鸟群聚繁殖的温馨家园
  • 2009-10-09 15:01
  • 来源:
  • 发布机构:
  • 【字体:    

粤东南澳成为珍稀候鸟群聚繁殖的温馨家园

 


 

  中新广东网12月17日电 (李怡青 许国 吴俊峰) 粤东南澳县全方位做好候鸟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使这里成为珍稀候鸟群聚栖息、滋生繁衍的温馨家园。自二00六年以来的三年间,这个海岛县已发现国际保护、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候鸟八十多种;世界濒危鸟类岩鹭、黄嘴白鹭及鲣鸟等十余种珍稀候鸟已呈聚群性出没。

  南澳地处台湾海峡西南端,全县的二十三个大小岛屿分布于阔达四千六百平方公里的海域,巧夺天工地镶嵌在亚洲鸟类南迁北徙的海上线路上。早在一九九0年一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就批准建立南澳岛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

  近几年,南澳县在巩固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成果中,把加强候鸟保护列为全县七大生态保护工作之一,大力实施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方针,在长达七十七公里的主岛海岸线上筑就十一点六七万亩的绿色长城,沿岸水域建成四万多亩的环岛生态养殖带,阔达七点九三万亩的滨海湿地消除了公害污染,六十六个海湾滩头杜绝了工业污水入海事故,构成候鸟大范围的立体栖息环境,不但为一百三十多种海鸟提供了白天出海寻食的“富饶之域”,天黑返陆过夜的“安乐窝”;而且成为六十多种珍贵候鸟避天灾躲风雨的“庇护所”,并已成候鸟迁徙线路上一处驻足歇脚的“驿站”,常年有数十万只候鸟在此往来过境、停留生息。

  全县已发现的中国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尾海雕、黄嘴白鹭、岩鹭、鲣鸟、黑浮鸥、鹈鹕、海鸬鹚、红隼、鸢等二十多种。

  从创造众多候鸟安居乐业的优越环境出发,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还乐为候鸟“加小灶”,尽心尽力地构建起一个个“海鸟乐园”。他们根据保护区核心区域勒门列岛候鸟栖息繁殖季节集中、数量众多的特点,集中精力加强候鸟繁殖期的巡护管理工作,杜绝了闲杂人员上岛捕鸟、拾卵、毁巢、放牧、割草、砍木、挖土、取石以及在周边海域炸鱼、电鱼、毒鱼等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

  同时,坚持不懈地为各个小岛栽植树木、播种草籽、放生珍贵动物、构筑人工鸟穴、实施生物各样化保护工作,使这里的诸岛海域成为拥有一百多种植物的独特“海上小草原”,七百多种小型鱼、虾、蟹类终年群聚的“水产资源小王国”;加上附近海域建成了大型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毗邻的四大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孕育成南中国海上典型的海洋生物资源宝库,勒门列岛一举成为候鸟栖息繁殖的“乐土”。二00八年夏季候鸟繁殖季节,数万候鸟群聚列岛四个小岛的天数达八十六天,云集乌屿的候鸟最多时达十万只以上。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汕头市南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汕头市南澳县政务大数据中心  网站标识码:4405230001  联系我们
粤公网安备 44052302000038号  备案号:粤ICP备20008825号  技术支持:南方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南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 -